历史照亮未来,奋斗成就伟业。

  经过萧瑟漫长的冬季,终于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季。蓝天白云,美得令人窒息。清澈的蓝天中,丝丝白云娇俏而立。天空经过冬雪的洗礼,重新变得湛蓝,如棉花糖般的朵朵白云,点缀其间,随着清风摇曳,朔州的空气也变得更加清新。

   

  抬头看看今天的天空,朔州再一次美出了新高度,满眼都是清新的蓝和可爱的棉花糖。不需要任何的特效,不需要任何滤镜,随手拍出来的天空,就像精彩大片。蓝天成为朔州主色调,市民们在尽情地享受蓝天的眼福和优良空气。“朔州蓝”也优化了朔州的营商环境,让更多外地人爱上了这里。

  幸福感的背后,是朔州全市上下持续发力,协同作战,合力攻坚,久久为功的结果。朔州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吹响“蓝天保卫战”的号角,进一步构建大环保格局,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更实的作风、最严的举措,科学治污、系统治污、精准治污、铁腕治污。

  这些艰苦绝卓的工作都汇聚在“蓝天保卫战”“成绩单”的数据里。监测数据显示,202213月,我市市区优良天气数为68天,其中一级优天气数为10天,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1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均值为10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 %;细颗粒物(PM2.5)均值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二氧化硫为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蓝天白云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生态朔州的气魄——“蓝天保卫战”广度有历史性拓展

  新出发,脚步铿锵,信心更足。

  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发展思路,凝聚起朔州人民的磅礴力量————统揽全局,“蓝天保卫战”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增强。

  守护“春节蓝”,以“春节蓝”呵护“中国红”。

  万家灯火,阖家团圆,壬寅虎年伊始,朔州大地处处张灯结彩、欢歌笑语。为了确保群众度过一个绿色环保的新春佳节,为了我们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从2022130日起,朔州吹响了冬春季“蓝天保卫战”的号角。虎年正月初二,市委书记姜四清主持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度会,部署新一年的“任务清单”。

  “要把朔州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塞上绿都,必须在打好‘三大攻坚战’中率先作为。尤其要看到,从过去的‘打好蓝天保卫战’到现在的‘打赢蓝天保卫战’,表述虽一字之差,但决心更大、要求更高,是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市委书记姜四清说,“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是政治责任,也是民心所向”。

  姜四清书记的铿锵话语,彰显坚定信心和必胜力量。

  吴秀玲市长在春节刚过,就两次主持召开全市空气质量保障工作调度会,为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掌舵护航,并强调,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正月初一早上九点,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亮在市生态环境局3楼的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就开始会商当天的空气情况,多次主持召开全市空气质量保障工作调度会,并深入一线调研指导。

  全市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上阵、强化督导,各责任单位落实落细管控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强大攻坚态势。

  朔州市成立了“蓝天保卫战”工作领导小组,市长、分管副市长分别为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县(市、区)均相应成立了以县(市、区)长为组长的机构,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细化了环保、发改、经信、住建、水利、城管、公安等部门的环保工作职责,形成了全面发力、协调联动、群策群力的攻坚态势。

  其实,早在2021年上半年,朔州市就编制了2022年冬春季空气质量保障方案的初稿,明确目标任务,突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着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打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逐步深入,“早起先看空气”也成为很多领导干部的习惯,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生态环境红线不能碰,只有主动整改,提质提标,才是发展之道;越来越多的市民低碳出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加入环保队伍。朔州“蓝天保卫战”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项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措施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前行!为了天更蓝,人民更幸福。

  ——谋定未来,“蓝天保卫战”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不断提升。

  “十四五”时期,“蓝天保卫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赢”转变,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大气污染治理也将创新打法,在总体思路中,针对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PM10)较高,从 “控硫、降尘”两项措施入手,统筹推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

  计划是前提,重点明确方向,而成效的取得需要靠实打实的招数。

  “以前,县(市、区)工作不系统,针对性不强,整体效果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今年,‘冬春会战’由市里统筹、各县(市、区)参与,市、县(市、区)全方位联动,找到症结,看紧、守住并破解问题。”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卢生权说,“此举在部署工作时给予基层更多更有效的指导,实现了从地方不明确如何入手开展工作、成效不突出,到市里拿出方案指导、调度、督促地方落实工作的转变。”

  认识上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并合理布局了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线路图,形成了完整的战略设计。

  冬春季一直都是朔州市全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以及波动最为明显的时期。冬季供暖燃煤、秸秆焚烧、扬尘污染、地表径流减少以及气候条件波动等都是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不利因素。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立即行动。

  “大气污染问题表象在天上,根子原因在地上”,如何从根源着手深度治理?朔州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散煤管控、建筑工地、秸秆禁烧等重点领域,坚持减煤、禁烧、控车、抑尘、治源并举,严格落实控煤、控车、控尘等措施,铆足劲、绷紧弦,强力攻坚,奋力突破。

  强化散煤市场管控。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运行已建成的煤炭交易市场及配送网络体系,实现“覆盖城乡、管理规范、煤质达标”的煤炭质量管控目标,全市建成区全部使用煤质合格的优质民用散煤。能源、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执法,严肃查处销售和使用劣质煤行为,坚决取缔违规煤炭经营摊点,杜绝劣质煤流入市场。市场监管局对19家洁净煤生产经销及供应点进行抽样检验,各县(市、区)大力开展禁煤区清煤禁煤行动,开展全天候巡查。朔城区多个乡镇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查,取得良好效果。

  加强秸秆焚烧管控。针对秸秆焚烧火点频发的突出问题,坚持疏堵结合,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严厉查处露天焚烧秸秆、垃圾、枯枝落叶和烧荒等“四烧”行为。

  曾经将农作物秸秆“一烧了之”的现象已经不见踪影,代替“狼烟滚滚”的是秸秆综合利用,而饲料化利用则是其中之一,正在各个县(市、区)悄然兴起。“以前通常是一把火烧了,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浪费。”朔城区生态环境分局韩宇星指着农田里打成捆的秸秆说,“现在秸秆成了‘宝’,用作畜禽饲草,想着法儿把它利用起来。”2021年,朔城区投入1300万元,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配备拖拉机及打捆机,秸秆打捆25万亩,共计7.2万吨,秸秆还田15万亩,改变了多少年来“一烧了之”的现象。

  深入治理扬尘污染。部署开展了冬春季扬尘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督促责任单位对施工场地、裸露土地、物料堆场等方面严格落实扬尘管控要求,市、县(市、区)主城区全面推行了人机结合清洗、机械化洗扫、精细化保洁、无断档洒水、全覆盖清运“五位一体”道路扬尘治理模式。目前,市区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从131日(除夕)开始,市区环卫工人全员上岗,采取人工捡拾、机械作业相结合方式,强化城市道路的“动态保洁”。平鲁区市容市貌事务中心针对建成区内部分地段裸露地带和绿化带扬尘问题,购买进口造雪机,配备3辆水车、2100千瓦发电机、3个水泵协同流动巡回造雪,取得良好抑尘效果。加强城市周边干线公路扬尘管控,朔城区发布公告,将大忻线、平朔一级路设为绿色通道,采取限行管控和优化通行措施。平鲁区加大对平朔路、陶平线木瓜界段、北坪工业园区及上风向周边公路的保洁力度。 

  此外,全面推进减排降碳,在全国碳市场启动第一个履约周期,全市应履约户数11家,履约率100%,全省排名第一。

  “蓝天保卫战”下好全市“一盘棋”……一项项治理措施利当前、谋长远,高水平保护护航经济稳健前行、迈向高质量发展。

  ——问题导向,“蓝天保卫战”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大气综合治理是一场动真碰硬的“刮骨疗毒”,靠的是精准施策和担当担责,并不是把企业管死、把产业管死,对企业“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做到一企一策、精准管控。

  朔州市的电力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排放数据远远低于标准要求,被列入工业源白名单企业。

  “政府通过绩效评级、分级管控的科学治污措施,精准施策,改变了前几年冬春季及预警期间‘一律限产’‘先限再说’‘频繁督查’等粗放管理方式,对我们这些环保投资大、治理效果好的企业给予了力度很大的政策支持。”苏晋朔州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坤深有感触,“今年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按政策要求,苏晋朔州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实行自主减排,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

  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不容易,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就不可能有彻底的脱胎换骨。“现在怀仁市45家陶瓷企业的煤气发生炉全部停用,改用天然气,完成清洁能源替代。”

  怀仁市生态环境分局李登成介绍,“随着陶瓷企业完成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对怀仁乃至朔州实现陶瓷企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看着燃烧了十多年的煤气发生炉停用,大家心里更多的是不舍。”怀仁市华缶瓷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位老员工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陶瓷企业煤气发生炉停用难度大,并不仅仅是情感因素。据了解,相比去年年初,煤气发生炉停用时,煤炭价格上涨了30-40%以上,煤气成本随着水涨船高。“我们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煤气发生炉停用的各类问题,确保了清洁能源替代工作的平稳有序。”怀仁市生态环境分局李登成介绍。

  朔州市64家陶瓷企业和29家耐火材料企业完成天然气替代,日替代量可达150万方,从根本上削减了污染物的排放。

  特护期特殊护理重污染天气。朔州市出台市大气特护期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发了工业企业错峰生产方案和重污染天气下的停产方案,督促企业制定和落实错峰生产计划,每月开展了现场督察;对重点企业开展了全方位检查,每月不定期派人现场检查和监测,在重污染天气情况下进行了24小时蹲守。

  蓝天是干出来的!只有真抓实干,担当作为,才能打好污染防治这一场攻坚战,才能打出一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生态朔州的举措—— “蓝天保卫战”高度有历史性跃升

  时间,标注新时代的方位。实践,刻录新征程的步履。

  直面大气污染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治理的原动力。全面深入治理迎难而上,解决朔州现实问题。——精准施策、“清单”更详,“蓝天保卫战”越打越大。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全面实施清单制度,管理模式实现重大变革。“用系统思维理顺机制、强化措施,各个职能部门任务是什么,什么时候完成,牵头单位是谁,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忠介绍冬春季空气质量保障方案。

  朔州坚持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制定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科学制定应急减排措施,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科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工作,以行业和绩效分级为依据,编制减排企业清单、工业源白名单、余热供暖企业清单、重点保障工程清单。将146家承担社会生产和民生保障任务的企业纳入白名单,在管控期正常生产;将476家企业纳入差异化管控清单,实施差异化管控,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制定生产调控措施,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1-2022年秋冬季错峰生产的通知》,对铁合金、碳素、电解铝、铸造、煤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秋冬季错峰生产。

  工业污染防治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杀手锏”之一,朔州对工业污染排放控制从未松懈,从水泥厂超低排改造,到挥发性有机物遏制,再到锅炉提标改造,涉及大气减排的方方面面都在持续精准发力。

  推进重点行业提标改造。全市共有4家水泥熟料和5家粉磨站企业,按照《山西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要求,9家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全部按期开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平朔能化、怀仁玉龙化工完成了设备与管阀件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2家化工企业、1家工业涂装企业、1家橡胶制品企业完成主要排污口非甲烷总烃自动监控设施安装。推进低效治污设施升级改造,5家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完成工艺及设施升级改造。强化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工艺监管,54台燃气锅炉完成达标和低氮燃烧器建设。加强燃煤锅炉淘汰,淘汰255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    

  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朔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从“生产第一”转变为“环保第一”。 ——瞄准靶心,攻坚克难,“蓝天保卫战”稳步提升。积小胜为大胜。“打赢蓝天保卫战”,效果重要,过程更重要。朔州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过程中,始终坚持具体化,以“绣花”功夫落实每一项举措。严格落实空气质量通报及预警机制。市空气质量保障指挥部按时向县(市、区)党委、政府、成员单位和上级督导部门印送环境空气质量通报,提高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仅2022130日到314日“保卫春节蓝”期间,空气质量保障指挥部副总指挥卢生权同志与各工作组成员连续33天参加上级指挥部调度会议,第一时间将会议精神和存在问题传达到各县(市、区)政府,先后召开10余次空气质量保障工作调度会,指导各县(市、区)做好空气质量保障重点工作。市指挥部建立“日报送、日通报”工作机制,编发《工作简报》35期,将上级指挥部通报的热点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相关县(市、区)和有关单位,即知即改,及时销号,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保障期间,市生态环境局与气象部门密切沟通,加强会商研判,共召开35次空气质量预测研判会议,准确预报了气象条件及三轮污染过程,为科学有效应对污染天气争取了充足、宝贵的准备时间。朔州市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专家组每日通过卫星遥感、空气质量微站等监测数据,及时推送各县(市、区)污染高值热点160余条,指导各县(市、区)精准溯源、精准执法。

   朔州统筹路、油、车治理,着力提升交通运输轨道化、电气化、清洁化水平。一是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大力发展公铁等多式联运。神头二电厂“公转铁”改造已完成;大唐公司神头发电公司优化完善改造方案,目前正在评标;京玉电厂正修改完善可行性报告;朔南电厂皮带运输土建工程完成75%,设备安装完成15%,预计20227月建成投运。二是加强油品质量监管,实施更加严格的车用油质量标准,完善油品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源头监管。市场监管局对130家加油站及油库开展抽检工作,共抽样153批次,其中4个批次不合格,罚款6298元;对全市22家次车用尿素销售企业进行了抽检,共抽样22批次,1个批次不合格,及时予以处理。三是强化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全环节监督管理,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和燃气货车。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中重型营运柴油货车1377辆,超额完成年度淘汰任务。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组织交通、交警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路检路查,利用移动检测车及便携式检测仪器,在市区主要交通路段对通行的重型柴油货车和国六燃气车辆进行检测检查。共检测检查488辆次,对尾气超标的41台柴油货车进行处罚,罚款4100元。检查施工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56台,督促按要求进行编码登记,悬挂环保号牌。同时,对城市周边运输干道通过划定绿色示范区、加大机械化清扫频次、加强执法检查、严防跑冒滴漏、喷洒抑尘剂等方式,有效缓解道路扬尘污染。

  顶住冬春防的“压力测试”,诠释殷殷为民初心。

  ——加强执法、联动监督,“蓝天保卫战”走深走实。

  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群众所盼、民生所系。

  受利益驱使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屡禁难绝。冬春保障期间,朔州不断加大铁腕治污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姑息。先后在全市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铁腕治污”等专项行动,形成环境执法高压态势,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秋冬季空气质量保障执法监督帮扶工作的通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执法人员全员出动,交替轮岗,实行7×24不间断监管模式。抽调机关工作人员与执法人员共同组成监督帮扶组和机动组连续开展了三轮次执法监督帮扶,对重点管控企业清单和白名单企业实现全覆盖核查,对监督帮扶发现的420余家企业生态环境问题及时转办,专人跟进督促整改。开展了3次连续4天的夜间突击检查,发现问题现场盯办、现场督促整改;对49家重点工业企业实行24小时驻厂监管,充分发挥前站哨兵作用,实行小时盯办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督办,对驻厂监管期间发现的2家企业不落实管控措施的违法行为处以行政处罚38万元。充分利用无人机等非现场执法手段发现晾晒煤泥“散乱污”企业、裸堆煤、焚烧秸秆等13件问题,发现问题后现场处置、现场盯办、现场整改。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强化自查自纠,对管控清单和白名单内企业实施过筛式、全覆盖、不定时监督检查,保障期间通过市局监督帮扶、县区自查、驻厂监管、无人机巡查等方式共检查企业2675家次,发现217家企业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立整立改205家,立案处罚12家,罚款105.5万元,取缔2家煤泥晾晒“散乱污”企业。

  同时,在禁燃禁放方面,与公安部门强化协调配合,在春节、正月初五、元宵节、二月二等关键节点提前部署增派警力,加大巡查力度,共查处非法买卖储存运输烟花爆竹案件74起(刑事2起,行政72起),刑事处理5人,行政拘留74人;查处非法燃放烟花爆竹案件123起,罚款处罚159人,罚款5.23万元,没收违法所得9900元,收缴非法烟花爆竹3295件。

   

  生态朔州的担当——“蓝天保卫战”深度有历史性突破

  问题是时代的号角。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了谁?怎样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朔州给出有力回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朔州不断直面时代挑战、回答时代课题,始终把稳航行方向。

  ——短板补齐,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一按开关,十几分钟家里全热乎了,再也不用想着每天封炉子、掏煤灰了。”朔州市朔城区小平易村民蔡雄对“煤改电”带来的便利,有着切身感受。朔城区下团堡乡武家庄村,新安装的空气源热泵机组,由它产生的热能通过管网输送到每家每户,从而实现了整村集中供热,全村村民从此告别了千百年来烧煤做饭、取暖“家家生火,户户冒烟”的历史。

  下团堡乡共有30个村,其中有三个村是集中供暖,从2021年开始27个村根据各村的情况,采取了五种改造方式,分布式、分户式煤改电、太阳能+、生物质锅炉+燃料、煤改气工程,截至目前,五种方式改造5157户,已全部改造完毕。

  而在右玉县马营河村,根据大部分村民屋顶已经安装光伏发电板的优势,全村采用太阳能光伏+空气能热泵的供暖模式,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电热炕、保温窗帘,进一步提升了供暖效果。

  散煤燃烧点多面广,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物排放重要来源。推进清洁取暖,既关系到广大群众能不能温暖过冬,也关系到雾霾天能不能减少。身处煤炭大省,朔州的“禁煤”格外引人关注,用“壮士断腕”形容朔州“蓝天保卫战”并不为过。2021年,全市建成区及农村地区累计完成12.8万户居民清洁取暖改造,对暂未实施清洁取暖改造的通过发放清洁煤过渡。各县(市、区)大力开展禁煤区清煤禁煤行动,开展全天候巡查。朔城区多个乡镇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查,取得良好效果;市场监管局对19家洁净煤生产经销及供应点进行抽样检验。

  清洁供暖改造给城市带来的变化,可以从煤烟型污染因子二氧化硫看出端倪:20211-3月,朔州二氧化硫浓度是每立方米21微克;到了20221-3月,二氧化硫浓度降到了每立方米17微克,散煤燃烧得到有效控制,SO2同比下降率达19%

  作为民生工程的延续,朔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清洁取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22315日,朔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显示,2022年,朔州市将持续推动清洁取暖改造,完成剩余 11.2 万户改造任务, 确保“三年任务两年完”。

  根据《朔州市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方案》内容显示,朔州市清洁取暖项目三年总目标是:2023年采暖季前,城区、县城和农村清洁取暖率基本达到100%,农村地区所有清洁取暖户100%采取基础的建筑保温节能措施。全市非节能且具有改造价值的建筑中,城区100%完成节能改造、县城80%以上完成节能改造、积极推动既有农房节能改造,能效提升率不低于30%。朔州市全域建成热源侧“清洁供”、用户侧“节约用”、取暖费“能承受”、长效运行“可持续”的清洁取暖体系。

  ——久久为功,充盈美美的幸福感。

  绿海绵延,满目滴翠,山清水秀,凉爽宜人,春季的右玉风光正好。20219月中旬,90后朔州市民李大伟远在太原的朋友张晨龙和李扬在微信群里讨论国庆出游计划,“北上广太堵,大西北太远,去大伟那儿吧!”三人最终拿定主意,准备到朔州右玉来一次全方位的深度游玩。2021年国庆期间,他们走进右玉,领略了右玉的“绿”、领略了右玉的“味”、领略了右玉的“凉”……

  右玉的“绿”能够洗去都市尘埃。让人变得清新、自由、安静,重新找回了心灵的“芳草地”,是一个给心灵“放假”的好地方。

  右玉的“味”让人流连忘返。羊肉享誉全国,肉嫩、味美、无膻味,独具特色;杂粮营养价值高,无公害、无污染,是标准的绿色食品、健康食品;小吃种类齐全,这里的美食与众不同,走进他们的手工作坊,石磨榨油、卤水豆腐、石磨推面……看似原始落后,但绝对无工业污染的工艺,享受到返朴归真的田园乐趣。

  右玉的“凉”沁人心脾。每到夏季,与城市的“蒸浴”、“桑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却是一片不高于19℃的清凉世界,清风送爽,轻拂衣袖,寻一方静寂的原野,觅一堤葱郁的绿荫,惬意缓缓流淌于天地间,恬静悠悠注入于心田中,是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中享受“慢生活”的绝佳胜地。

  曾经的山西右玉,全然不是这般模样。“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风起黄沙飞,十年九不收。”广为人知的顺口溜,道出了右玉的脆弱生态和发展困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0多年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右玉县林木绿化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不足 0.3% 提升至如今的56%,不断改善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右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提供了“美丽”资本。20174 20 日,省政府第 148 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右玉设立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标志着我省第一家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发展方向的省级示范区正式获批。 

  曾经“黑云压城城欲摧”,现在“晴空一鹤排云上”;昔日“平沙莽莽黄入天”,如今“乱花渐欲迷人眼”;彼时“随风满地石乱走”,此刻“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暮山紫”……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0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右玉接待游客425.15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让今天右玉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吸引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地方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市委书记姜四清、市长吴秀玲多次在不同会议、不同场合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要把规划里的目标一个个从纸上落到地上,当梦想照进现实,朔州的生态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空气保障,三月之约,圆满履行。

   

  朔州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蓝天白云的次数越来越多,“朔州蓝”成为市民口中的热词。湛蓝的天空,棉花般的白云……成为朔州一道亮丽的风景,“高颜值”的景观也获得了市民和各地游客的点赞。

  朔州这么美,你不来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