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场研讨会在陕西举办。
发布10件典型案例,展现黄河大保护成效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有10件,其中刑事检察案例3件,公益诉讼检察案例7件,涉及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行洪安全保障、水土流失防治、非法采砂整治等领域。
最高检有关负责人介绍,检察机关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强化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刑事、公益诉讼等检察职能作用,服务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例如,四川省阿坝县某工业园区6家企业未经许可违规开采地下水,导致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地下水位下降。阿坝县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后,水务部门依法封填违规水井并处以罚款,责令案涉企业开展湿地生态补水与修复工作。
在持续深化协作协同方面,记者注意到,黄河流域检察机关、水利部门、流域管理机构深化落实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案情通报、联合督办、技术协助等机制,共护黄河秀美安澜。例如,东平黄河河务局向山东省东平县检察院通报山东、河南交界处的黄河采砂违法行为,并依托协作机制对接台前黄河河务局共同勘验。东平县检察院依法介入引导侦查,在查明李某虎、李某安共同作案的事实后,以涉嫌非法采矿罪对2人提起公诉,并督促完成生态修复工作。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在体现出检察机关在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同时,更加注重黄河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流域问题的综合治理和系统治理。
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行动启动,为期一年
专项行动将对黄河流域,具体包括《黄河保护法》所指黄河干流、支流和湖泊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聚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这个最大的问题,对水资源管理、河湖库管理保护、水土保持监管等领域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打好黄河保护治理攻坚战,推动黄河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地见效,更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专项行动要求,深入开展线索排查。地方各级水利部门、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其所属管理机构结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警示片、各级审计所反映的问题和执法巡查、业务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于2025年7月底前完成对黄河流域水生态领域问题的全面排查。检察机关工作中发现的水事违法行为线索,要及时通报同级水利部门。
在查处整改方面,对于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水利部将联合挂牌督办。此外,还将督促整改落实、强化社会监督。
启动黄河流域检察公益诉讼协同平台
从2023年4月起,经过两年的建设,黄河流域检察公益诉讼协同平台基本建成,贯通黄河全流域9省区各级检察机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
经联网测试,目前共开通使用单位2939家,其中黄河流域各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1111家、水行政执法机关1242家、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其所属各级流域管理机构584家。
协同平台由最高检、水利部牵头,采取分级授权管理模式运行,河南省检察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铁检分院负责日常运营。协同平台基本功能分为四大模块。信息共享模块,可以实现黄河流域9省区各级检察机关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融通共享。
案件协作模块,可以实现9省区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线索的双向移送、重点案件的交办督办、跨区域的办案协作。
调度指挥模块,可以实现对重大案件的在线指挥调度,和9省区办案力量、技术专家、技术设备等办案资源的统一调配。
卫星遥感模块,实现与黄河水利委员会地球遥感卫星系统的数据对接并具备卫星遥感信息的解析功能,更好为办案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