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朔州,风高云淡。驱车行走在朔城区南山上,进行了3期的南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带来的绿化效果初显,近2年新栽植的油松、樟子松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树虽然不高,却是生机盎然。

  留心观察,在南山绿化现场,几株松树旁边总会“相伴”着一堆垒得很整齐的石头,个个像石头城堡一样。

  朔城区林业局负责人裴晔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植树时从土里挖出来的石头,因为太多没法一下子都运走,垒起来显得好看些。”

  “南山的土是很早之前洪水冲积下来的,石头很多,地的品质并不好,而且还没有水,全靠水车往上拉,所以种树的难度非常大。”裴晔对记者说,“说实话,在咱们山西南部种树浇三次水就能活,这里得浇五次水。”

  作为朔城区近年来着力推进的生态治理工程,朔城区南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平均8公里,总治理面积50万亩,目前正进行的是第3期工程。据裴晔介绍,朔城区南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后,将与已经建成的西山50万亩生态工程相连接,形成“双百工程”,即朔州市区西南部百万亩绿色屏障和百公里生态走廊。

  据了解,2018年以来,朔州市启动了以全域绿化为目标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推进“山上治本、身边增绿、生态富民”。上述绿化成果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朔州市的区域生态环境,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随着植树造林工作的推进,宜林地已基本完成绿化,目前进行的都是绿化难度较大的地方,比如坡度较大的荒山、盐碱地、矸石山等。”朔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树彬对记者说。

  据刘树彬介绍,朔州市年均降雨量在400毫米左右,境内山区占33.3%、丘陵占28.7%,地理条件相对较差,与我省其他地区相比,栽活一棵树要付出更多努力。

  即便如此,朔州市通过推行“规模造林、连片治理”的模式,已建成以平鲁、右玉荒山绿化为主的百万亩樟子松基地,以城区、怀仁、山阴洪涛山绿化为主的百万亩西山坡森林景观林带,以应县、山阴、城区恒山山系绿化为主的60万亩南部山区水源涵养林带,以应县、怀仁龙首山困难地造林为主的20万亩龙首山劣质地绿化带,以城区、山阴、应县南山乡土经济林为主的10万亩南坡生态经济林带。

  在朔州,不仅有生态林,还有可观的经济林。刘树彬掰着手指头向记者介绍经济林发展情况,朔州市目前共发展经济林42.26万亩,其中建成千亩以上经济林示范园13个。

  “要想让‘绿水青山’的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资源,我们确实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朔州正全力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方面‘做文章’,力争让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刘树彬对记者说。

  森林覆盖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不足1%,提高到现在的24.54%,荒山、石头山正逐步变成青山……随着朔州市“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的推进,打造“朔州绿”已成为当地干部群众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朔州市正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来源:朔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