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阴县的农村,随处可见一座座蓝顶饲养园升级为牧场,这一变化非常吸引人注意。昔日被老百姓形象地称谓“牛别墅”的园区,今日变成了牧工厂。
“山阴县紧抓政策机遇,利用畜牧项目资金,加大奶牛养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转型牧场步伐。”山阴县草牧畜业发展中心主任郑元春道出其中变化缘由。
截至2023年底,该县共实现奶牛养殖园区转型牧场45座,改扩建现代化自由采食棚28万平方米、改造电子计量自动脱杯挤奶机现代化奶站36座。
“奶牛园区只有转型升级为牧场,才能在奶业市场动荡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山阴县委副书记、县长高瑞龙认为,作为全国畜牧大县,做好农民增收工作,持之以恒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大科技引领,全力推进奶牛养殖园区转型升级是必然的选择,在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近年来,随着奶业发展势头、市场变化等因素,该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奶牛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产业。由原来集中引进荷兰奶牛改良本地黄牛,实现农民家庭庭院式养殖到奶站集中挤奶规模,再到奶牛养殖小区,逐步发展到目前的标准化牧场养殖。
在该县养殖奶牛近50年的发展中,全县逐步形成了奶牛的现代化养殖新模式。到目前,全县现有规模奶牛养殖园区86座,入园奶牛7.6万头,占到全县存栏奶牛的99%以上,涌现出古城乳业臻源牧业公司、天喜牧业、驿泽奶牛专业合作社等多家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
正是抓牢了农民增收这一出发点,该县按照“调优结构、以畜定草、草畜结合、以草促牧、以牧富民”的发展思路,持续提高养殖规模和品质,不断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融合发展,持续巩固全国畜牧大县和全省畜牧强县地位。
“在不同时期,该县养殖奶牛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及时调节好农民增收的步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打造好奶牛养殖优特区,在实现农民连年增收中下功夫。”郑元春介绍。去年,全县完成优质牧草种植21万亩,其中全株青贮玉米16万亩,燕麦草2万亩,苜蓿保有量稳定在3万亩。完成收贮优质饲草38万吨。经测算,通过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逐步改变奶牛饲养方式,指导各奶牛养殖园区转型升级,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防疫、统一饲料,全面推广全混日粮(TMR)饲养等新技术,实现了奶牛养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同步发展。牧场的头牛食用优质饲料,日均多产奶5公斤,每头产奶牛一个泌乳期可增产1.5吨鲜奶、增收2300余元。全县年产生鲜乳30万吨,产奶牛群体单产水平从18-21公斤/天提升到现在的27-30公斤/天以上。相当一部分奶牛养殖企业产奶牛群体单产水平达34公斤/天。奶牛存栏、鲜奶产量、粮改饲工作、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和农民人均草牧业纯收入等多项指标连年位居全省前列。
“优在草、食、畜,特在农牧交错”。近年来,山阴县在省市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全县被列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先行区和粮改饲试点县发展机遇,统筹牛羊猪鸡管理,切实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