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阴县马营乡的田野上,万亩向日葵竞相绽放,金黄的花盘在阳光下整齐排列,宛如铺展在大地上的锦缎。这里曾是因采煤塌陷而沉寂多年的土地,如今经过覆土修复和规模化流转,不仅重获生机,更在层层花海中绘就了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走进马营乡的梯田,向日葵金浪翻涌,谷穗随风起伏,苦荞与玉米错落其间,色彩层叠、层次分明。空气中夹杂着谷物的清香与泥土的气息,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在几年前还是沟壑纵横的采煤沉陷区。

马营乡张家堡村种植户梁启说,他今年总共流转了一万亩左右土地,其中复垦就占了一半以上,谷子种了1400亩、玉米2000亩左右,剩下的苦荞麦有1500亩。其余的3500亩种植的葵花,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采用了全膜技术,品种选用的是抗列当,抗倒伏的品种同庆六号,产量比去年能提升100斤左右,效益肯定比去年还要好一些。

马营乡是山阴县煤炭资源的重点产区,过去因采煤活动导致大面积土地塌陷。近年来,当地在治理塌陷地的同时,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将复垦后的耕地集中交由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经营,形成了以向日葵、杂粮、马铃薯为支柱的多元化种植格局。

马营乡党委副书记王振家介绍,目前,山阴县已经形成万亩杂粮、马铃薯、向日葵三个万亩基地。向日葵作为一种特有产业,正处在盛开之际,欢迎大家来采风打卡。

如今,马营乡的土地上,向日葵不仅是生态修复的见证者,也是农民增收的新希望。花开成海的背后,是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地生根;丰收在望的田野上,传递着一个从煤炭大乡到农业新乡的蝶变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