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掠过涟漪

它轻触过水温的脉脉

镜头定格湖光

它丈量过水域的泱泱

长调漫过堤岸

它探听过河湾的喃喃

唯有踏足朔州

方可触摸水韵的万千褶皱

生态画卷 幸福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确立、推动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发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为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指明前进方向。朔州牢记嘱托、积极践行,立足本地河湖生态禀赋,统筹推进母亲河复苏与幸福河湖建设,从河道清淤整治到滨水生态修复,从智慧水利监测到流域协同治理,全方位构建“河安、水清、岸绿、景美、业兴、人和” 的水生态格局,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滋养百姓生活、赋能城市发展的幸福源泉。

从一条河到一片景

水,是自然流淌的诗行,是岁月书写的墨痕。朔州市总面积10618平方公里,其中海河流域765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85条,总长度2255.84公里。水库29座,其中中型水库7座;大中型淤地坝86座,河流水域交织成网,勾勒城市肌理。

永定河“源从自马邑,流转入桑干”,是首都北京的母亲河,桑干河是永定河的干流,也是朔州市的母亲河。朔州市锚定“一泉三河”(神头泉、桑干河、七里河、恢河)生态水系规划蓝图,投入上百亿进行系统治理。2018年,朔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全面开展桑干河三年清河行动,实施322项水污染治理工程,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实现了一江清流向京畿。2023年2月,水利部李国英部长专程来朔州调研永定河流域治理工作。2025年3月,山西省水利厅厅长龚孟建莅临朔州检查指导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及七里河幸福河湖项目建设进展。

朔州市紧盯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全面开展了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城镇污水管网改造582公里,4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2024年桑干河朔州段被生态环境部选树为山西省唯一的“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朔州市精心规划建设9条幸福河湖,目前右玉县苍头河段、恢河朔城区段、怀仁市小峪河被山西省评为五星、四星、三星级幸福河湖。2024年,七里河成为水利部全国第三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不仅是永定河流域首条且唯一入选的河流,更是山西省首批获此殊荣的河湖典范。

十年磨一剑,朔州以系统治理破解生态密码——桑干河、恢河、七里河等主要支流综合治理相继收官,8 项灌区节水改造、2 项水库库区治理精准落地。怀仁市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右玉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两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12.57亿立方米引黄生态补水润泽干涸河床。“十四五”期间,132.83万亩水土流失面积重披绿装,130.34万亩国土绿化绘就塞北林海,全市水土保持率跃升至70.32%。

当“美丽河湖” 的荣光还在流淌,七里河已踏上新的征程,作为全国40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之一,七里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于2023年6月破土动工,朔州市委、市政府以更高站位谋篇布局、更实举措精准发力,秉承“源头治理、全线贯通、重点打造”核心理念,以 1.55 亿元的总投资对31.4 公里河道展开深度治理,举全市之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山西样板·塞北典范"幸福河湖工程。市水利局建立“专班统筹+分级负责+全程督导”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包县负责制,业务科室驻点指导,纪检组嵌入式监督,以“周调度、月通报、季总结、年考核”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投资实行动态管理,如今的七里河 —— 防洪能力全面达标,水质优良率达71.3%,水土保持率达66.18%;干流生态岸线比例达75%。从“安全线” 到 “生态线”,从“景观线”到“民生线”,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治理目标,正化作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图景。

从一群人到一个梦

水,是城市跳动的脉搏,是文明生长的沃土。朔州深谙“以水建城”之道,用系统思维谋划蓝图,让科学规划筑牢根基。从《桑干河流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勾勒宏观格局,到《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神头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为河湖安上法治盾牌;从《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编织起立体水网,到第1号总河长令《关于推进母亲河复苏建设幸福河湖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决定》吹响攻坚号角,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强劲引擎,驱动朔州在治水兴水的征程上破浪前行。

绿色发展的画卷,需要全民共绘;河湖保护的使命,离不开机制创新。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突出干字当头,牵头建立“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条河、一月一调度”工作机制,以“头雁效应”带动各级河长履职尽责,定期召开全市河长制工作会议。深化“河长+警长+检察长” 的协作机制,让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同频共振;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治理网络,85条河流全部纳入 “河长制”管理体系,1054名河长化身 “河湖卫士”,穿梭于河畔林间,8年来累计巡河21万余次。2021年,水利部授予朔州市水利局“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

法治利剑出鞘,守护碧水安澜。朔州以雷霆之势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十四五”期间,22起涉水行政、刑事案件的成功侦办,99处涉河“四乱”问题全面整改,彰显着捍卫河湖生态的坚定决心。

科技赋能治水,助力河清江晏。构建“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 +信息平台+现场复核” 的立体监管体系,全面完成河湖库遥感图斑核查。从“人防”到“技防”,从“治已病”到“防未病”,在法治与科技的双重护航下,河湖治理从“面子”走向“里子”,从“景观”融入“生活”,“幸福河湖”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从一泓水到一座城

水,是大地铺展的画卷,是实干执笔的答卷。朔州以水为媒,依托“幸福河湖”建设,把沿线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现代农业、美丽村庄等有机串联起来,成为彰显河湖历史文化的新载体。

桑干河上,昔日干涸的河床重泛粼粼波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的诗意图景再度重现,“桑干朔源、神泉马邑、两河交汇”水文化广场,正以全新姿态惊艳绽放,七里河畔,曾经饱受污染的江水褪去污浊,重归 “漫江碧透” 的澄澈,5大生态园区、15座主题公园、155处景观节点次第铺展,恰似珍珠串链,这是“破”与“立”的辩证法。

右玉县在常门铺水库与海子湾水库之间建设中陵湖生态文旅项目,特色住宿依水而立,休闲娱乐亲水而兴,一条集文化展示、生态康养、水上游憩为一体的湿地景观旅游带蓬勃生长,河湖的“颜值”正持续转化为惠民的“产值”,这是“水”与“产”的融合术。

2024年右玉县小南山流域水土保持碳汇作为山西首单完成交易,实现了全省水土保持碳汇交易“零”的突破,总价为人民币202.64424万元,实现了生态价值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的里程碑跨越,这是“治”与“兴”的共赢局。

恢河之畔,亲水步道蜿蜒,孩童嬉水的欢笑与行人漫步的悠然交织;神头泉域,湖泊相连,泉水喷涌,出流量稳步回升,滨水经济如星火燎原,成为塞北罕见的“鱼米之乡”。一泓碧水,浸润的不仅是朔州的土地,更是百姓的心田,承载着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幸福河湖,生态是本色,文化是底色,发展是成色。朔州以水为纽带统筹生态、经济、文化、民生,实现“水活、业兴、民富、城美”的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共赢的发展之路。

面向未来,朔州仍将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推动河湖治理从“美丽颜值”向“幸福价值”深化,以幸福河湖建设为笔,饱蘸生态文明的浓墨,交出一幅人水共生的时代答卷。